中國澳門自來水化驗研究中心首次利用基于微滴數(shù)字聚合酶鍊式反應的方法對水中致病性微生物進行絕對定量檢測,不僅可以大幅縮減檢測時間、增加檢測靈敏度和準確度,還可以降低供水安全風險。
致病性微生物一旦進入飲用水系統(tǒng),會對人類健康構成安全隱患。目前,傳統(tǒng)檢測方法(如分離培養(yǎng)法和生化鑒定等)操作較繁瑣,且檢測周期長達幾天至十幾天、又易漏檢受損菌、靈敏度低和潛在生物危害等缺點。當遇到水質突發(fā)變化等緊急情況亦難以滿足水廠對水質快速診斷的要求。
為此,化驗研究中心首次提出了基于微滴數(shù)字聚合酶鍊式反應(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DPCR)技術的水中致病性微生物定量檢測方法研究,新方法可在五小時內對致病性微生物進行快速定性檢測與絕對定量分析。
與傳統(tǒng)方法相比,該創(chuàng)新方法不僅大幅縮短檢測時間,還實現(xiàn)了單份樣本更高的檢測靈敏度(單個拷貝數(shù))和準確度,使定量分析達到全新的水平。同時,降低了因水中致病性微生物帶來的安全風險,對建立水污染早期應急管理機制,為澳門日后的水質預警管理做好技術儲備,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示范作用。
該項目為本澳首個將DDPCR定量檢測技術應用于供水領域,得到澳門科學技術發(fā)展基金會的肯定并批出為期兩年的資助。項目開展期間已受邀在國內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qū)水務論壇暨第13屆深港珠澳供水界學術交流會”和國際水協(xié)(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等會議上演講并交流經(jīng)驗,又在國內外知名期刊上發(fā)表多篇論文,并代表蘇伊士集團在法中委員會創(chuàng)新比賽中獲得研發(fā)獎,讓研發(fā)團隊的努力得到肯定,成果令人鼓舞。